川普政府以及AI政策:AI 沙皇即將上任 (同場加映拜登送給中國的聖誕禮物:新的出口禁令
12/14/2024
【川普政府以及AI政策:AI 沙皇即將上任 (同場加映拜登送給中國的聖誕禮物:新的出口禁令】 隨著川普2.0政府將於明年一月底就任,人工智慧(AI)必將成為美國與中國「科技戰」的新戰場。根據美國媒體 Axios 報導,川普正計劃任命一位「AI 沙皇」(AI Czar),專門負責協調AI政策,以確保美國在全球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Czar原本在斯拉夫語系下指的就是「帝王」,而在美國政府的脈絡指的就是由這個人來統整該領域的所有事項) 該職位將與新設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合作,推動 AI 技術應用於提升政府運作效率。Axios 特別指出,儘管擁有 AI 公司 xAI 的馬斯克不會擔任該職務,但他「預計將密切參與」相關政策的討論。 根據 CNBC 的報導,川普已選定薩克斯(David Sacks)擔任「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沙皇」。薩克斯是矽谷知名風險投資家,曾與馬斯克和泰爾(Peter Thiel)共同創立 PayPal。其實,拜登總統在 2021 年即任命了帕克(Lynne Parker)擔任首任「國家人工智慧辦公室」主任。帕克的工作重點在於建立 AI 使用的安全保障機制,並致力於降低 AI 的潛在風險。報導指出,新任沙皇的職責將包括協調聯邦機構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確保聯邦政府在 AI 使用方面採取一致的指導方針。預計其施政重點將從關注 AI 的潛在風險,轉向在較寬鬆的管制環境下促進創新。 ▍ 川普對 AI 的看法 川普對 AI 的態度可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他在今年六月上 Logan Paul 的 Impaulsive Podcast 時表示,AI 既是一種「超級力量」(superpower)又是「令人警惕」(alarming)的科技,尤其在深度偽造(deep fake)技術的擴散方面。他承認 AI 的發展勢不可擋,並認同其「造福人類」的潛力(他透露:競選期間曾使用 AI 協助編輯演講稿),但同時也從中美競爭的角度看待這項技術,視中國為發展先進 AI 競賽中的「主要威脅」。 然而,他身邊的幕僚對於如何管理 AI 技術卻存在分歧:馬斯克一直對 AI 的存在性風險表示憂慮,主張需要適度監管;相反地,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一場關於隱私權與 AI 發展的聽證會上指出,大型科技公司以 AI 可能毀滅人類為由推動新的監管規範,實則是因為只有大型企業有能力遵守這些規範。他強調,這類法規將「鞏固現有科技巨頭的地位,同時阻礙新創企業推動下一代美國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創新能力,因此反對設立法規來規範AI發展。這些分歧預示了川普第二任期內,AI 發展及管理政策將面臨多方角力。 在第一任期內,川普對 AI 採取了較為寬鬆的監管方針,分別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發布了兩項與 AI 相關的行政命令。相較之下,拜登政府更強調發展「負責任的 AI」。2023 年,拜登頒布了一項 AI 的行政命令,為政府採購和使用 AI 系統設立聯邦指導方針,同時制定了國家安全相關的 AI 政策。在競選期間,川普明確承諾將撤銷拜登的 AI 行政命令,並表示會在就職首日「禁止使用 AI 審查言論」。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在 2024 年黨綱中呼應這一立場,批評拜登的 AI 行政命令「阻礙創新並強加激進左翼思想」,主張應制定「以言論自由和人類繁榮為本」的 AI 政策。 拜登的 AI 行政命令要求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制定指導方針,以確保 AI 模型不會出現基於種族或性別等因素的歧視性偏見。這項授權 NIST 的職責正是川普競選團隊所批評的「強加激進左翼思想」。 ▍ 國家安全與中國的角色 此外,拜登政府對中國的先進半導體晶片出口管制持續採取嚴格的管制,在卸任前頒布了任內第三次出口禁令。這次禁令更具針對性,主要針對可用於發展軍事用途或威脅美國國安的 AI 技術。此波禁令的重點是限制向中國出口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新規定不僅涵蓋美國原產的 HBM,就連在美國境外製造但使用美國技術、軟體或組件的 HBM,也需要獲得美國批准才能出口到中國。HBM 技術受限可能成為中國 AI 發展的新「卡脖子」環節。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伊根(Janet Egan)指出,商務部針對 HBM 晶片的管制將進一步限制中國的 AI 供應鏈,原因是中國仍需仰賴外國供應商提供最先進的 HBM 組件。 11月中,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建議建立一個類似曼哈頓計劃的項目來競逐和獲取「通用人工智慧(AGI)能力」。該報告具體建議國會賦予行政部門廣泛的合約授權和資金支持,並指示國防部長為 AI 項目提供「國防優先及分配系統『DX評級』」,以確保 AI 成為國家優先事項。 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導,拜登政府將趕在聖誕假期前推出第四波出口禁令。此次重點仍是鎖定AI晶片,但會針對特定國家的大型運算中心所使用的人工智慧晶片設置出貨上限,以防止中國透過這些管道取得晶片。據知情人士透露,購買限制主要針對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管制範圍包括用於訓練和運行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的尖端處理器GPU。這項名為《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Export Control Framework for AI Diffusion)的規則已於週一提交至監管資訊服務中心(Regulatory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但該中心網站尚未公布細節。 儘管這些規則主要針對中國,但可能引發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摩擦,考驗美國如何在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晶片與維持夥伴關係這兩個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川普上任後,預計將擴大現今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策略,使範圍更廣、限制更嚴格,意即「院可能更大,牆可能更高」。然而,這種策略更需要盟友的配合,因此川普對盟友態度的可能轉變,值得我們關注。 ▍ 未來走向 在川普明年上任並且共和黨可能取得國會兩院多數的情況下,AI 監管政策預計將發生重大轉變。正如川普提名反壟斷問題專家、副總統范斯的經濟顧問斯萊特(Gail Slater)領導司法部反壟斷部門時在 Truth Social 上所言:「大型科技公司多年來肆無忌憚地扼殺我們最具創新性領域的競爭。眾所周知,他們濫用市場力量打壓眾多美國人和小型科技公司的權利!」這顯示川普新政府將把重點放在促進美國產業的 AI 創新,同時減少風險管控限制。這種轉變預計將體現在放寬管制和縮減關鍵聯邦機構的規模上。 我們預期,川普2.0政府很可能會大幅修改,甚至完全取代拜登 AI 行政命令中的「負責任人工智慧倡議(responsible AI initiatives)」,特別是關於防止種族歧視、偏見和氣候變遷的條款。取而代之的將是以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為核心的政策,著重推動創新和減少監管限制。(針對許多高科技產業和新創產業的「去管制化」,正是此次大選當中,許多矽谷高科技公司大老闆轉向支持共和黨的主因之一) 目前,許多科技產業倡議者正在呼籲新政府關注「小型科技(Little Tech)」議程,即制定政策促進廣泛的科技創業生態系統發展,尤其是在 AI 領域,而非讓少數大型科技公司壟斷創新空間。這些政策調整不僅體現了即將上任政府一貫的去監管立場,也展現了其實踐競選承諾、對抗「覺醒文化(Woke)」的決心,包括在聯邦 AI 政策層面。新政府的 AI 政策預計將以鼓勵私人投資、減少監管障礙為主,以配合川普更廣泛的經濟與政策目標。 (按:我們確實也需要關注網路言論、大外宣、輿論戰等方面,新科技輔助下的新「人海戰術」、機海戰術,因為AI將會讓假訊息或爭議訊息的產製更加快速。這不只是美國的問題,也是全世界民主國家都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