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超大團世界各國國會議員訪台討論如何抗中
7/29/2024
【快訊:超大團世界各國國會議員訪台討論如何抗中】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首度在台灣舉辦年會,一共有23國及歐洲議會共計49位議員及政要來台參加! 這是IPAC第四屆的年會,過去曾在義大利羅馬、美國華府、捷克布拉格舉辦年會。今年的議程主軸是「台海和平與穩定」。在年會當中,蕭美琴副總統受邀出席年會國際記者會,賴清德總統也將在30日的會議上發表演說。 我們幾年前曾經報導過,IPAC是在2020年六月四日正式成立(這個日子是中國不可言說的日子,實在是很會選),組織的宗旨是串連民主國家的國會議員,針對中國相關議題進行討論以及倡議。根據外交部新聞稿的介紹,「目前成員來自34國國會及歐洲議會,共有約250人,IPAC主要關注中國對民主國家造成的挑戰,並推動各國立法防止中國政治及經濟的滲透。」 而在這些國會議員們來台之前,中國大力阻止議員們到台灣,透過各國大使館對國會議員發出各種恐嚇及勸阻。IPAC發出新聞稿強烈譴責中國阻撓各國國會議員訪問台灣。而做為應對措施,IPAC宣布將在「一帶一路」重點國家擴展網絡。 IPAC聲明:「IPAC 譴責並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干預其年度峰會的行為。民意代表擁有自由地造訪其他地方和支持其所相信的信念的權利。這是他們行使其身份之權利和責任的正常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阻撓 IPAC 峰會的行動是其公然損害其他國家民主權利並否定台灣進行合法外交交流權利的又一例證。為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恫嚇,IPAC 決定提前宣布我們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展,歡迎六個新國家加入聯盟:哥倫比亞、伊拉克、馬拉威、所羅門群島、甘比亞及烏拉圭。」 對台灣來說,「國會外交」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外交工作,畢竟國會代表的是民意,相對行政部門來說,受到中國壓力的程度是比較小一點。 值得注意的是,IPAC的成員是以「國會」為主體,一個國家的國會若想要加入IPAC,必需由該國國會的主要政黨取得共識,並由【至少兩名不同政黨的國會議員】代表該國參與。因此在一開始,台灣的加入歷經了一段顛簸,因為中國國民黨拒絕加入。前立委林昶佐曾在媒體專訪當中透露,IPAC從成立以來不斷拜會國民黨,尤其2020年時任國民黨黨主席的江啟臣,以及好幾位比較年輕、強調理性或國際觀的立委們,包括蔣萬安在內,只是後來國民黨依然拒絕加入。 後來,IPAC通過決議讓台灣得不經政黨協商直接申請加入,【但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兩黨都不願意加入,所以仍然湊不滿至少兩個政黨成員同意加入的門檻】。所以,台灣的國會現在是這個國際組織的「非會員」成員,就是可以加入、甚至可以主辦,但不具備成員資格(7/30修正)。 當前全世界各國都在關注要怎麼應對中國影響力,但在中國影響力海景第一排的台灣如果無法加入討論,那就會缺少很大一塊拼圖。所幸在許多立委們的努力「交關」下,我們可以直接加入。這次在台灣舉辦年會,IPAC特別開了很多個場次專門討論台灣議題。我們也希望台灣可以趁此機會和各國國會議員加強交流(一次來了快50人,外交人員們真的是辛苦了) 而這次IPAC訪台,各黨團都有受邀,立院公文也明文邀請各黨按政黨比例出席,只是比較可惜的是仍有反對黨人士製造了一些drama,包括宣稱沒收到邀請,或將這個應該受跨黨派支持的 IPAC 批評為受執政黨控制。畢竟,可能對於部分反對黨人士而言,中共不僅不是威脅,一說到抗中,還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渾身不舒服……不過,不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想辦法好好地面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守護我們的民主與人民。 註:觀測站底加辣第三季第42期曾經專訪立法委員范雲,當時請她聊參與IPAC年會的經歷,大家可以再回顧一下喔! 註:7/30早上修正,感謝讀者們的提醒,我們後再來確認一下,台灣仍然沒有成為IPAC的「正式會員」,但是可以用非會員身份來參加IPAC、甚至是主辦年會。看起來IPAC章程裡面關於【至少兩黨同意參與】的規則並沒有因為台灣而改變,而且去年IPAC通過決議邀請台灣加入、當時說要邀請民眾黨張其祿委員擔任台灣代表之一,目前【民眾黨仍然和國民黨一樣】不願意加入。 註:7/30晚上更新,台灣終於正式入會了!首任代表由民進黨范雲委員和民眾黨陳昭姿委員共同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