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時期的首次美日高峰會:延續印太戰略,良好的開局
2/12/2025
【川普2.0時期的首次美日高峰會:延續印太戰略,良好的開局】 美國總統川普及日本首相石破茂於美東時間7日在華府舉行峰會,在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重申:維繫台海和平穩定對於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等方式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同時表達對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並且指出,美國與日本皆強烈反對中國以武力或脅迫等方式挑戰東海現狀,以及在南海的非法聲索、軍事化與各種挑釁行為。 對此,台灣外交部與總統府皆表達誠摯感謝與肯定。外交部指出:歡迎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台海和平與穩定,以及關切中國威脅和平現狀的舉措。我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會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持續致力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及日本等理念相近夥伴共同合作,確保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 這是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發佈的美日聯合聲明,聲明內容讓關注區域情勢的人們稍微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因為在會面之前大家都很關注這些內容會不會持續出現。從2021年拜登上台後開始,「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首次出現在他與時任日本首相菅義偉的共同聲明裡,隨後擴展到美國與其他許多國家的共同聲明,再擴展到其他國家在沒有美國參與的狀況下的外交聲明,學者們把這樣的行動稱為台海安全議題的「國際化」。而這次美日聲明當中,也加入了「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這樣的句子,這是拜登政府的國務卿布林肯在任時不斷強調與提及的概念,先前出現在G7國家聯合聲明當中,此次是首次出現在美日共同聲明當中。這一表述雖未觸及美日對台政策的根本性變化,但已超越過去的外交措辭,顯示美日對台灣國際地位的關切程度持續提升。對台灣來說,這是川普政府上台後首次在外交聲明當中提及台灣,對日本與台灣來說都是個不錯的開始。觀測站的小編都認為這是一個很正面的開局。 原本大家對於「石川會」並不看好,因為石破首相目前是少數政府執政,感覺上較為弱勢,但這次美日峰會當中日本可以說是大有斬獲的。我們認為,對於本次美日峰會,日方的期待並非達成特定的新目標,而是維持現狀並避免同盟關係生變。可以說,日方的首要考量不在於從美方獲取新承諾,而是著重風險管理,特別是因應川普2.0主張「美國優先」下,其外交政策對美日關係的不可預測性及相關衝擊。日方尤其關注川普對國防預算分擔比例提出新的要求與貿易赤字等敏感議題可能引發的外交摩擦。 其實,本次峰會從達成共識到確定日期的一系列籌備過程中,背後是日本外務團隊密集斡旋,搭配靈活溝通策略才得以促成。透過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安倍昭惠牽線,傳遞石破首相的親筆信函,成功打破僵局。而日本在會談前提出增加國防預算、解決對美國的貿易逆差的承諾,可以說是日方先送出了大禮包,才讓美日兩個關鍵的盟友領袖坐下來談。這也突顯了川普執政下,美國外交政策的特徵。 另外,為了讓元首峰會能達成預期效果,從川普當選後日本即成立了「川普研究會」(Trump Session),動員各部會深入分析川普的政策思維與談判風格,以制定最佳應對策略。由於石破茂過去在國會發言常被批評冗長無重點,這次他特別採取了幕僚意見以「結論先行,言簡意賅」(Conclusion First, Keep it Simple)的策略。確保川普的溝通節奏,增加談判效率,也減少了誤解的可能性,使日本能更有效地傳達其立場與訴求。 大家要知道,會議的聯合聲明的措辭向來錙銖必較,每一字詞都反映了各方的戰略利益與當前地緣政治局勢。此次聲明與會後記者會的發言展現了雙方共同對經濟安全議題的重視程度與政策優先性。首先,聯合聲明明確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而且在內容方面強調了北韓威脅、美國的核保護傘、再度註記釣魚台/尖閣列島是美日同盟涵蓋範圍,這些都是日本非常在意的部份。有學者指出,最重要之處在於,擴大了美日同盟的守備範圍,不僅涵蓋傳統軍事威脅,更將各類灰色地帶脅迫行為納入考量。 其次,兩位元首特別強調防範中國的「經濟侵略」(economic aggression),美日將加強合作應對,並建立強韌架構,以追求印太地區自由、「公正」的經濟秩序。這呼應了川普所強調的「公平貿易」(fair trade)與「對等互惠」(reciprocal treatment)理念。 第三,美日共同為印太戰略定下了延續性的基調,再度確認了美日韓、美日澳、美日菲、以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印太「複邊安全合作機制」將在未來持續扮演角色,延續拜登時期的國際化與多邊路線,(至少暫時)沒有走向川普很常與其他國家採取的「一對一式」運行機制。而且在美日關係上,川普並沒有像對待其他盟友一樣猛攻軍費與關稅,大幅改變與盟友的關係。種種跡象顯示日本這次是有備而來。 賴怡忠老師指出:「石川會最大的成果,是讓先前因擔憂川普作風而出現漂流跡象的印太戰略態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穩定化,也對拜登時代最有成果的印太網絡安全架構(latticework system)有了總統層級的再度確認,因此大家可以合理預期這些政策應該還會持續。」 不過我們也必須要有所準備,例如現在各國跟川普政府打交道,必須要準備好很多立即可以見到的數字大禮包,像石破首相就獻上了增加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對美投資規模擴大至「史無前例的」1兆美元等大禮包。川普很在乎這樣的立即可見的數字。事實上如果長期分攤下來,這些數字平均來看並不可怕,重點是我們要事先規劃好,並且可以立即拿得出來實際的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川普第一任期時,沒有任何一個「疑台論者」擔任重要的職位,包括國務院、國防部、白宮國安會等。但是在第二任期時,川普在競選期間就講了很多對台灣不利的話,他的身邊許多MAGA派的人們都對台灣沒有好感,甚至多次公開發言認為台灣不重要、沒辦法防禦、被中國侵略也沒關係之類的話,而這些人現在有不少人開始擔任政府要職,例如:川普第二任期出任國務院代理次卿的畢提(Darren Beattie)就曾質疑美國對台政策,認為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這點我們都需要很謹慎面對,也更需要找MAGA派的群眾來溝通。 過去八年台美關係突飛猛進,貿易也是突飛猛進,我們是過去幾年來對美貿易順差成長率最高的國家。台灣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739億美元,是全球第六高,成長率則是最高!美國對各國貿易逆差總體成長10.3%,但我們的順差成長了53.5%!!我們的經濟表現真的是爆強,但是這樣的好表現在川普的眼中會變成是「偷走美國工作」、「賺走美國的錢」、佔美國便宜。他針對盟友國家的發言(例如加拿大)常常是把美國的貿易逆差擺在第一順位來談,而台灣的外貿亮眼表現反而成為最危險的一個訊號。我們大概都必須要習慣接下來如雲霄飛車般的美國對外政策,日本就示範了一個很好的開局。 總結來說,此次聯合聲明反映了在「川普2.0」時期,美日同盟的整體框架維持不變,但政策關注優先順位會有所調整。我們也能看到,儘管石破茂與前首相安倍在政治立場有所分歧,但在美日同盟這個核心議題上,石破政府摒棄了競選語言(如亞洲版北約、重塑日美同盟結構),轉而繼承並深化安倍時期建立的戰略框架,展現了日本對美政策的高度延續性。此次峰會雖沒有提出新的東西,卻成功達成了「維持戰略穩定」的核心目標,不僅暫時化解了潛在的經貿與軍費分擔爭議,也確保了雙方同盟承諾的可預測性。然而,石破首相此次訪美雖獲得成功,日媒也普遍給予好評,但其內閣仍面臨總預算案與維繫美日同盟的雙重挑戰。對內,他必須在缺乏國會多數優勢的情況下持續推動政策並協調各反對黨的訴求;對外,則需在追求日本戰略自主的同時,深化美日同盟關係(有沒有感覺既視感很深……威廉賴政府要好好加油一下了)。美日同盟作為印太安全的基石,無論是兩國國內政局或同盟關係的發展,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補充: 有網友們指教說我們為什麼不談多一點共和黨的友台措施,例如美日峰會的事情為什麼不講?為什麼共和黨議員提一個決議案挺台,我們也沒講?其實,我們在週日(2/09)的live podcast活動上錄製最新一集節目時就討論了美日峰會唷! 由於美國台灣觀測站是一個以志工為核心的非營利組織,成員平時都有自己的正職工作要處理,因此很多事情我們沒辦法即時地去寫出來。上週的決議案並不是特別新穎的東西,過去觀測站也曾經提出討論過,目前這項決議案只是初步的提案階段而已,假設這個提案通過外委會,我們絕對100%會報導,但我們沒辦法把所有「提案」階段的法案或決議案都寫出來。我們上週判斷的是,即時的新聞已經非常多了,沒有必要每一件事情通通都再講一遍。由於美國台灣觀測站並非商業媒體,我們並沒有充足的人力進行編輯。 例如,過去幾年有包括美國在內越來越多的各國國會議員踴躍訪問台灣,發表相當多的友台言論(包括美國跨黨派議員),我們也沒有辦法每一個都追蹤報導。如果讀者們覺得有什麼非常重要的訊息、或者是敲碗我們對一些事情的評論,歡迎來訊喔!我們會盡量補上。 我們不追求即時的新聞報導,我們比較在意的是評論與分析的部份。而這邊要再次提醒大家,分析與觀點都不可能是「中立」的,一定都是主觀的判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