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台灣「暫時性關稅」20%

8/1/2025

【快訊!台灣「暫時性關稅」20%】 台灣時間今早白宮總算宣佈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為「20%」。這樣的稅率等同於先前越南的20%,高於日本、韓國及歐盟的15%。可以推測,20%很可能就是針對沒有特別提出額外投資及採購計劃的對美貿易順差國所提出的最低稅率。例如歐盟承諾投資6000億美元、日本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美元等,且可能需要額外採購農產品及天然氣等能源。倘若川普對某些國家有洗產地疑慮,或是像加拿大、南非、巴西等國有特殊理由讓川普覺得必須提高關稅表示警告,關稅就會到30%甚至更高,加拿大從25%被調高至35%。 另外要指出的是,台灣和美方的對等關稅談判還沒有結束。在白宮宣佈的行政命令裡另外提到這句:「部份貿易夥伴已經同意,或即將同意,與美國締結具有實質意義之貿易及安全承諾。此舉顯示其真誠意圖,旨在永久消除促成第14257號行政命令所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之貿易障礙,並於經濟及國家安全事項上與美國保持一致」。 賴清德總統也在臉書上說明,台灣的「暫時性關稅」為20%。主要原因是,因為談判的程序安排,台美雙方還未完成總結會議。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進一步調降關稅的稅率。除了對等關稅談判,台美雙方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磋商。行政院也表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及貿易談判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對於談判進展表達正面肯定,亦表達美方政府會做最後決定。 換句話說,白宮宣佈的對台20%關稅不是最終稅率;後續台美仍有談判空間。台灣作為去年美國第6大貿易逆差夥伴,且不像日韓與美國已簽署貿易協定,仍能從一開始川普宣佈的32%關稅調整至20%,且還有往下談的空間。現階段而言,並不是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說的是台灣「重大的挫敗」。 談判的成敗,除了要看最終的關稅稅率數字,也要評估台灣相較於其他美國的貿易夥伴付出多少代價,也就是台灣要拿出多少投資及採購來換取關稅稅率調整,屆時各界可以檢視這些「交換」是否真的對台灣會更有利。這意謂著在目前這個關鍵時刻朝野各界更要沉著應對,並強化對內溝通與協調。 若是國內未經充份討論就揚言杯葛談判結果,或提出不成熟的對策,可能只會被美方視為無談判誠意,弄巧成拙使得後續對等關稅、供應鏈安全、甚至是攸關半導體關稅的232條款談判結果更不如預期。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