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強大及令人驕傲的美國】

2/1/2018

不知道大家昨天有沒有看直播?美國東岸時間星期二晚上,川普在 #美國國會聯席會議(joint ses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上發表了上任以來的首次 #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高呼:「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強大及令人驕傲的美國」。   根據 #美國憲法,總統應「不時向 #國會 提供國情咨文,並對國會審議這些措施提出他認為必要和適宜的建議」。每年的一月,美國總統會在國會的眾議院大廳發表演說,主要針對 #政府施政方針 以及 #國家重大議題 做報告,若遇上交接,則由新上任總統在二月份發表。去年是美國總統交接年,川普也在2017的2月28日對國會發表了演說,但因為甫上任沒有任何政績,所以嚴格來說這次才是真正有實際意義的國情咨文。   2018是美國國會成員的改選年,總統這個時刻發表的公開演說也將對選情產生影響,以下就讓觀測員 Kuang-shùn Yáng 深入的分析,帶大家了解這次國情咨文的重點:   --   川普的首次國情咨文歷時一個半小時,前一個小時全講內政,後半個小時才提外交。雖然是首次咨文,但頗有為期中選舉拉抬聲勢的味道。所以前一個小時講的都是最辣議題以及最保守的語言。很清楚可以看到他想拉攏的三大族群:宗教保守票、軍警等執法人員、以及弱勢勞工。宗教保守人士部份,川普不免俗套地指了懸在頭頂上的「In God We Trust」字句,更把「宗教自由」和保守派一向主張的憲法第二修正案(有關人民擁槍自由)放在一起強調。關於軍警票部份,川普則一再強調退伍軍人的貢獻,更不諱言要汰除沒有善待退伍軍人的公務員。最後有關弱勢勞工的部份,更是把減稅、廢健保、以及緊縮移民政策擺在一起講。川普認為減稅有助於加薪及降低失業率,廢健保有助於讓人們更努力工作,而緊縮移民政策讓美國人更安全。每每做出這些指涉,川普右手邊的民主黨議員經常發出噓聲。所以川普也特意在提到非裔失業率降低時,眼神望向了民主黨的非裔議員。當他冒著噓聲大談移民政策四大支柱時,找的因移民犯罪而喪失兒女的受害者家屬,就是非裔。背後的用心值得玩味。所以在國情咨文後,美國主要媒體是以「撕裂族群」(divisive)來形容川普的咨文。代表民主黨回應的麻州眾議員甘迺迪(Joe Kennedy III,甘迺迪總統之弟Robert Kennedy的孫子)也說,川普的咨文讓美國成了「零和遊戲」。   講到外交的部份則是我最關注的,而川普也毫不客氣,開門見山就點名中國和俄羅斯是「宿敵(rivals)。其實在內政部份川普雖然沒點名,但當他提到公平貿易及保障美國產品智慧財產權的部份時,全世界大概都知道他在針對中國。在外交部份,川普訴求的一樣是軍人及保守派。比方提到中國、俄羅斯、ISIS,則是為了提高軍費及軍事現代化。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就是為了向福音教派等宗教保守勢力示好。包括提到伊朗近期來的抗議,實際上則是要帶出廢除伊朗核協議的議題,藉以安撫以色列。   至於最後的壓軸,也就是北韓核危機,我認為與其說川普是要展現多強的對抗決心,不如說是要尋求國內支持。尤其是被北韓凌虐間接致死的Otto Warmbier的父母現身,以及脫北者吉晟浩(Ji Seong-ho)舉起拐杖的那一幕,都十分有力量。這些突顯的不是北韓核武的可怕,而是北韓政權的邪惡。美國歷年政府面對朝核危機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突顯北韓核武的危險,一種是著重北韓政權的邪惡。我們可以看到民主黨的歐巴馬政府通常採取前者態度,所以他的北韓政策會重視朝鮮半島去核化,主張以談判解除朝鮮核武。而川普則承襲了小布希的新保守主義路線,濃墨重彩地渲染北韓政權的邪惡。這樣的套路也可以從他談到伊朗核問題時,先支持伊朗人民反抗腐敗獨裁政權看得出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定調多少也暗示了接下來處理朝核的策略。因為如果北韓是危險的,美國需要做的就是讓北韓不危險就好。但如果北韓是邪惡的,那麼美國非但在道德上沒有立場和邪惡政權談判,更似乎不得不推翻邪惡政權。川普在過去一年針對北韓問題其實態度很耐人尋味。一下子說可以和金正恩談,一下子又在比賽誰的核武按鈕比較大顆。這都可以看得出川普對於要怎麼處理北韓問題其實沒有底。特別是美國國內民意對於要如何解決朝核問題、要花多大代價一直都有爭辯。與其強調朝核對美國的危險,不如動之以情。這應該是川普突顯朝核危機的策略。   --   📙 完整國情咨文影片: https://m.youtube.com/watch?v=exsOim0Lyl4

US Taiwan Watch - Commentary and Analysis

Our team of editors and experts comment on the latest and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affect US-Taiwan relations. From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elections, to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this is where to find the freshest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