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州參院二輪決選反映人口變遷 + 保守派報紙呼籲川普盡速投入拉票】

12/29/2020

美國國會將在1月6日正式清點選舉人票,確認大選結果;而在1月5日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大事:喬治亞州參議員二輪決選。 喬治亞州的選制規定是,若沒有候選人超過50%得票率,則必須進行第二輪決選,這次剛好兩個參院選區都沒有人過半,因此有了1月5日的第二輪選舉。目前參院的態勢是共和黨50:民主黨48,只要共和黨拿下任何一席,就可以確保過半;而民主黨則必須要兩席全拿,再加上身為議長的副總統可以在平手時加入投票,才能夠掌握參院多數。 近日,在大選期間大幅報導拜登家族硬碟事件的保守派媒體《紐約郵報》,其編輯室以頭條「放棄吧,總統先生,為了你自己和國家好」(https://reurl.cc/Xko0k3) 發表評論呼籲川普總統停止指控大選舞弊,並且應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喬治亞洲的參院選舉。喬治亞州參院選舉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喬治亞州目前是由共和黨的州長執政。然而,從大選結束以來,共和黨的帕度(David Perdue)和洛夫勒(Kelly Loeffler)兩位尋求連任的參議員,皆和川普總統持相同看法,不斷抨擊自家州長和州務卿放任選舉舞弊。喬治亞州的大選結果,拜登以大約一萬兩千票的差距驚險勝出,經過多次驗票後維持同樣的結果。但川普仍然不放棄,並公開表示共和黨的國會議員們沒有積極相挺他的法律訴訟,批評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ell)不應該承認選舉結果。 《紐約郵報》呼籲川普:「如果你想鞏固自己的影響力,甚至為未來再次參選鋪路,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憤怒轉化成更具建設性事情。停止去想1月6日(由國會議員翻轉選舉結果),開始想想1月5日吧!」、「只有保住共和黨在參議院的控制權,川普的政治遺產才可獲保留。」 喬治亞州在這次大選中翻轉由民主黨拿下(以往多半是紅州,上次民主黨在此獲勝已是1992年的柯林頓了),這其實是很多美國許多州人口變遷的縮影。 日前Politico上有一篇文章(https://reurl.cc/VXKbgn) 就談到了喬治亞州的人口與社會結構變化,還有雙方陣營的選戰主軸。例如,民主黨候選人華諾克(Raphael Warnock)的廣告通常強調陽光正面的改變形象,而共和黨的洛夫勒則是訴諸傳統選民對於外來移民與多元文化衝擊的擔憂。這些廣告背後所透露出來該州的主要變化是,在過去十年內州人口成長了10%,大多數都是有色人種(拉丁裔、亞裔、牙買加裔)、受過高教的年輕選民移入。這次大選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在主要大城亞特蘭大的近郊區域,以往都是由共和黨大勝,但這次卻是首度由民主黨拿下。 產業的移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例如逐漸在亞特蘭大建立起的電影工業(很多影視作品都在該地拍攝,例如Netflix的《怪奇物語》)。由於外來人口和產業移入,而造成兩大黨「基本盤」態勢的轉變,除了發生在喬治亞,也發生在德州(尤其是許多高科技業從加州移入)、亞歷桑那(同樣是高科技業)、維吉尼亞等州。 過去,共和黨在這裡的競選策略常常是訴諸於失去傳統的恐懼,再加上把民主黨候選人定位為極端的社會主義份子。不過由於上述人口結構的轉變,讓共和黨候選人也必須要很積極地推出形象廣告,建立和非裔及其他少數族群的關係。先前的分析指出,現在兩個選區的雙方陣營都持續投入大筆預算在進行廣告大戰;然而根據民調,兩席目前都是激戰當中,沒有明顯的領先者。 現任者通常會有優勢,尤其帕度在前次投票當中其實只差了一點點就能直接過半。因此,最後由共和黨拿下參院多數的可能性稍大一些(再說,民主黨人上一回當選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已是20年前的事)。不過,這結果還是得等到1月5日才能揭曉。到底參院會由哪一黨掌握多數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US Taiwan Watch - Commentary and Analysis

Our team of editors and experts comment on the latest and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affect US-Taiwan relations. From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elections, to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this is where to find the freshest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