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總統大選當中有「押寶」嗎?解釋並回應所謂的「押寶說」
11/10/2024
【台灣在總統大選當中有「押寶」嗎?解釋並回應所謂的「押寶說」】 每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總會有很多政客、媒體、甚至學者跳出來講說,執政黨只會「押寶」某一方。所謂押寶的意思就是事先假定某黨會當選,然後只跟那個黨的政治人物來往。 八年前,很多人指責民進黨押寶民主黨,四年前,許多人指責民進黨押寶共和黨,而這次則是很多人指責民進黨「只會跟民主黨往來」。這種指責非常廉價,而且總是幻想著我們的執政黨只會跟美國「執政黨」往來、然後押寶執政黨。事實上,我們的執政黨總是保持著跟美國兩大黨的緊密連結,而且台灣議題現在也是兩大黨都有高度共識的議題。外交關係需要長期的培養與經營,根本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押寶。 ⬬ 國民黨押寶歷史淵源 那麼這種押寶說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歷史上來看,藍營愛的「押寶說」充其量只是國民黨投射自己一貫的對美策略,而且他們通常只押共和黨。 回溯歷史,國民黨的「押寶」戰術一直都是有跡可循。早年孔宋家族(民國初期的孔祥熙家族、宋嘉澍家族)依靠教會網絡人脈經營路思義路線,與共和黨結盟,而與民主黨不對盤。1948年,國民黨選擇支持共和黨的杜威(Thomas Dewey),使後來當選的杜魯門總統對蔣介石態度生變。國民黨遷台後,在美國從事中國遊說團,依舊透過共和黨政要如麥克阿瑟,國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維持聯繫。甚至後來對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崛起,也給予特別支持。 在長期的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的對美遊說策略幾乎都是把大量資源投放在共和黨上面,只是後來搭上反共浪潮,對國會從百萬人委員會(「反對聯合國接納紅色中國一百萬人委員會」)到自由中國之友協會(Friends of Free China Association),經營的對象才逐漸擴展。但是從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到雷根,核心工作依舊是在共和黨。 ⬬ 台派兩黨均衡策略 台派作法與國民黨大不相同,從未有「押寶」的習慣,其對兩黨皆保持著持續的遊說關係。1984年,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曾支持民主黨的孟岱爾(Walter Mondale),但並不意味當時的「黨外」與民間團體只靠民主黨聲援。事實上,不管是從草根運動時期,到民進黨創黨之後,四十年來始終在兩黨之間維持平衡,並非如國民黨般固定押在某一方。黨外時期美國著名的國會挺台「四人幫」,除了民主黨的甘迺迪(Edward Kennedy)、裴爾(Claiborne Pell)、和索拉茲(Steve Solarz),也包括了共和黨的李奇(Jim Leach)。也因為這樣和兩黨都訴諸共享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的訴求,使得支持台灣的兩黨議員愈來愈多。到了今日國會參眾兩院「台灣連線」中,都有相當多的兩黨議員參與。畢竟友台法案要通過的關鍵,就是兩黨的共同支持,而不是靠「押寶」就能成功的。 對台派的人們來說,真正的挑戰來自「建制派」,而非任何單一政黨。建制派意指凡事強調外交慣例、維護傳統,主張維護現有體制,而現有的體制意思也就是不需要對台美關係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許多建制派的人們就算不擁抱中國,也對台灣事務興趣缺缺,所以更沒有所謂押不押寶的問題。台派遊說美國建制派人物,不可能永遠依賴國會同情台派者幫忙施壓,更多時候依賴的是穩健、務實、可預測的政策與論述,逐漸與這些政治人物或者其幕僚建立長期信任,而非簡單的「押寶」這麼簡單。 ⬬ 國民黨對內對外不同調 如今國民黨在美國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沒有過去的資源和人脈,面對國際上局勢的快速變化,國民黨已經難以再「押寶」美國政黨,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下經營一些議員的助理關係。我們認為,國民黨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內外言行不一:在台灣內部,不斷散播反美的政策、質疑美國對台灣只會利用與佔便宜、反軍售、反對台灣自我防衛;對外,則標榜親美,強調支持自我防衛。若真的要說押寶,國民黨現在比較像是轉而押注中國共產黨(尤其自2005年國共合作之後),而非美國的兩黨。就算沒有押寶押注,很多人不認為中共是一個威脅,這樣的心態本身可能已成台灣民主體制的破口。 我們再重申,最近任何關於「台灣方面無法跟美國溝通、尤其無法跟美國共和黨溝通、只會押寶哪一方」,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且和事實相反的,無法反映台灣在國際上的長期策略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