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震看台灣供應鏈地位與國際關係建立

4/3/2024

【從地震看台灣供應鏈地位與國際關係建立】 大家都還好嗎?,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是自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5年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後續也陸續出現餘震,希望大家都平安! 這起強震也引來國際的關注,眾多國際重要媒體皆以BREAKING NEWS報導,而從國際局勢的角度,有兩點值得討論,一是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二是重大災害對於跨國關係的意義。 首先是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九二一大地震時,台積電就曾因廠區受損、生產中斷、產品損壞,以及後續停電且自備供電不足,而無辦法出貨,下游半導體零組件的廠商也因此出貨停擺,對國際上重量級的資訊大廠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的幾天,許多國外資訊業的大廠都飛到台灣來,了解最新的狀況。而25年後,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比當年又更加重要,因此今天強震發生後,外媒與國際的角度也多以全球供應鏈穩定的角度報導,紛紛關注台灣的供電與科技大廠。當然,台積電在921後,已經採用優於法規標準的防震管理,積極採用新設備減震與隔震技術,並且透過國際保險,來降低地震對營運的風險。這次強震,台積電在第一時間回報正常。 這次的地震,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從國際廠商的角度思考,台灣除了長期受到中國威脅,處在地震帶的地理位置,也是供應鏈的風險,因此對於台積電等科技大廠而言,必須因客戶的考量,調整部署。不過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關鍵地位靠得不僅僅是台積電,許多的國家都希望透過台積電設廠強化其半導體能力與國際科技地位,但另一個重要關鍵是許多廠家共同建立起的完整生態系,因此強震發生後,大家也緊盯著竹科、中科、南科管理局的回報。過去幾年,當有台積電赴海外設廠的消息出現時,台灣就不乏出現掏空論、失去優勢的擔憂,甚至是陰謀論,我們要再次提醒,台灣仍舊保有最新製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與其擔憂台積電等大廠是否在台灣,我們更要關注的是台灣的環境,包括供電、防災能力、勞動、生育、教育等,是否能夠持續吸引大廠與人才,維持整個高科技生態系的健全。 第二個角度則是跨國關係的建立,相信大家應該很快就能想到台日關係。很多時候人們會把國際關係與人際關係作類比(雖然任何類比都需要小心),而「患難見真情」也可以在國際關係上觀察到。2011年的日本三一一地震,成為台日關係強化的重要轉捩點,台灣捐款金額高達68.4億台幣,與位居世界各國第一,並有多個救難團隊赴日救災,日本也持續高調、高誠意、多次地感謝台灣。在這場災害中,台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從政府到民間的深厚情誼,並一直持續到今日。三一一建立起的情誼,甚至轉化成政治上的聲援,當台灣受到國際打壓時,日本經常展現對台灣的支持。相較起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台灣捐款約新台幣70.5億元,同樣高居世界之冠,先不論中國在後續對台灣的持續主權施壓,雖中國有對台灣表達感謝,但從感謝方式、次數與態度,再加上有了日本的比較,都讓台灣明顯感到中方與日方的差異。 國際關係與觀感往往會在這些重大事件下改變、建立,希望不只能成為日本的台灣,也能成為其他多國的台灣。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平安,餘震仍舊不斷,大家注意安全,有個好的連假!(要加班的台積電人也辛苦了) 最後為大家整理目前向台灣表達關切與慰問的各國政要,還請大家在留言區持續補充: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 ✥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 ✥ 瓜地馬拉總統總統阿雷瓦洛(Bernardo Arevalo) ✥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 ✥ 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 ✥ 紐西蘭外交部長皮特斯(Winston Peters) ✥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 ✥ 加拿大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 ✥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 ✥ 日本自民黨國防議連事務局長佐藤正久 ✥ 波蘭國會友台小組成員穆拉杰克(Arkadiusz Mularczyk)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