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說要一半台灣晶片
9/28/2025
【美商務部長說要一半的台灣晶片產線】 台美的關稅與貿易談判接近尾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NewsNation專訪時說:晶片是台灣的「矽盾」,但也因為生產太過集中而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正與台灣討論晶片生產比例的調整,從現在台灣生產95%、美國生產2%,未來要調整為台美五五分工。 我們不清楚這樣的目標是否有包括在目前正在談判的協議當中,或者是一個主要的談判或施壓重點。 按照盧特尼克的說法,此舉(五五分工)將更有利於台灣。他認為,當高階晶片有九成以上集中在台灣,是世界經濟的失敗與風險。之後如果是五五分工的狀況下,美國仍然根本地依賴台灣,因為需要另外一半的晶片。如果台海發生衝突、而當美國需要採取行動時,美國也擁有應對緊急狀況所需的產能。在這樣的狀況下,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不會改變,反而會因為供應鏈的合作,而讓安全承諾更緊密、更有保障。 我們對這樣發言的解讀: 美國目前的行事作風和追求國家利益的方式就是如此直白,種種作法當然都是為了要最大化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些想法從美國角度來看當然是很合理的。而川普政府的談判手段往往就是先提出一個非常誇張的目標或數字,之後再繼續談判這樣,任何之後的數字調整就會被視為一種美方的讓步,這在川普的書裡面就是這樣明確寫出來的。 不過話說回來,晶片生產的這件事情沒有這麼容易,美國目前的人才培育和整個產業發展方面都是以軟體工程師為主,過去長時間以來都是如此,要在美國重啟生產線這件事情沒有這麼容易的。如果人才補不上,美國本土訓練的硬體工程師不足,那麼要在美國生產自然不會馬上就能移轉。(而且教育部現在是停擺的喔!要調整教育政策什麼的也是不容易。 從技術層面來說,各國(台積電、三星等高階技術廠商),都會把最高端的晶片留在自己國家內部,而美國自己要研發出最高階的晶片這個更是需要時間、超級大量的資金、當然也有很高的風險存在。 而在最基本的、物理性的生產線方面也不是說要建就可以建的,土地、廠房、相關的產業、交通運輸基建等等,都需要很多的配套。廠房不可以說搬就搬,更何況是半導體業,每一個廠房的投資金額往往都是天文數字呢! 不過,這段話的發言,接下來肯定會被大力炒作成疑美論,就是說美國要拿走台灣生產的晶片什麼的,但是對台灣來說,我們來quote葉教授的國際事務學院:「事實上美台之間在晶片技術與製造的合作上繼續提升,當然是會讓兩國的利益更爲緊密結合,強化美國對台灣的安全保證。所以我希望台灣的民眾不要過度的詮釋美國商務部長的發言,又在那邊大談疑美論或是疑川論。 大家要記得一件事:所有的合作都是要有所犧牲,光拿好處卻不願意付出任何東西的合作,是不會長久的。」 疑美論不講才是稀奇的,重點是我們必須要理解目前的國際局勢。 台灣是掌握技術的一方,籌碼是在我們手上的。讓台灣與美國的合作更緊密,是毫無疑問的國家利益。而且這些高階晶片絕大多數的客戶與市場都在美國,你不跟美國加強合作,是要往牆國嗎?台積電去美國投資的時候,前董事長劉德音、董事長魏哲家等人也不斷強調,主要客戶就是在美國,而且去美國可以擴充產能(台灣太小,水電土地都會飽和)。 在美國跟中國的競爭之下,台灣的科技產業賺大錢、發大財、外貿持續創新高、股市也創新高。美國要制裁中國、抑制中國快速成長的需求會一持續很長的時間,如果台灣整天想著要在美中之間維持等距或者兩邊討好,那最後下場就是被美國制裁。 要選哪邊這件事情,應該不用多說吧(欸似乎真的有很多疑美論者一直講說中國對我們很好blablabla……疑美跟親中一直都是同一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