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支持」台獨?回顧美國一中政策的三個面向

5/3/2024

【美國「不支持」台獨?回顧美國一中政策的三個面向】 上個月(3/21),位於華府的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辦了以台灣為主題的研討會,其中討論到最近很熱門的「嚇阻理論」。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李語堂以嚇阻理論來分析美國「一中政策」的三個面向。 李語堂老師認為,所謂的嚇阻理論涵蓋了「威脅」(threat)和「保證」(assurance)。像是美國在兩岸關係中,對中國企圖侵略台灣的行動表達嚴正關注(拜登多次矢言表示美國會出兵),就是一種「威脅」;同時,如果表達說中國不採取這類行動將導致對中國更有利的結果,這就是「保證」。這種嚇阻平衡對於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至關重要,這就是美國「一中政策」的主要功能。 ▍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 在這邊幫大家簡短複習一下,美國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有所謂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其係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美中聯合三公報等核心法律和文件,以及其他行政單位不對外公開之相關文件所組成,在這些文件當中大致上說明,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中國對台灣的立場,但美國不會主動催促兩岸協商處理一中問題。 美國的一中政策本質是一個很模糊的大框架,因為美國刻意保持策略性模糊,讓行政部門得以視美國當下的國家利益,在解釋與操作上保有彈性,但會維持大方向與原則。 反觀中國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則是具有很明確的三階段論: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3、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美國一中政策和中國一中原則的一個重要的差異是,針對剛剛講到中方的三段論,美國承認前兩點,但是對於第三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只有說「認識到」(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但是並沒有「承認」(recognize)。 → 延伸閱讀【什麼是一中政策?一中原則?】 https://reurl.cc/2oWOGa ▍審視美中分歧 在會議中,李語堂老師指出,美國的「一中政策」對中國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威脅和保證——「和平方式」、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以及對「現狀」的改變。然而,美國和中國從未就這些術語的定義達成一致。這種分歧加劇了緊張情勢,因為雙方對於什麼構成現狀、和平方式以及非官方關係的性質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 「和平方式」是指美國期望中國透過和平手段解決與台灣的分歧。這裡的威脅是,如果中國採取非和平手段,美國保留介入台灣防衛的可能;而如果中國保持和平,美國則保證不介入。在美國的盟友和夥伴中,對於什麼能促成台灣的「和平」已有日益增長的國際共識:必須是非武力、無脅迫的。然而,中國認為只要非武力即是和平,就算採取脅迫方式,也還在「和平」的範疇內。 其二、 對於美國和台灣關係「非官方」的性質,美國向中國保證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不代表在外交上承認台灣是一個法理獨立的國家。然而,中國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而美國對此從未承認。 其三、 美國對「現狀」的立場為: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台海局勢。對試圖強力改變現狀的行為者,美國威脅將有嚴重後果;同時,美國也保證不支持台灣單方面走向正式獨立。只是,現狀在中國的眼中,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前面提到的一中原則)。美國方面則從來沒有承認這點,並表示台灣這塊領土的主權地位仍未確定。從近期美國官員的重要聲明,我們注意到美方有越來越積極澄清這一立場的趨勢。 例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Ned Price 在2022年曾言:「美國不對(台灣)主權問題採取立場。」(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take a position on sovereignty.)現任 AIT 華盛頓總部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於今年一月也曾表示:「聯合國大會決議2758並未對台灣的地位作出確定。」(UNGA Resolution 2758 did not make a determination on the status of Taiwan.) 上述關於一中政策的三項重要內涵,美中兩國自始至終都未有過共識。尤其是在對「現狀」的理解,更是美中台三方都有迥異之處:中國堅稱根據其「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官方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立場基本上認為台灣的主權地位仍然未定;絕大多數台灣人不認為台灣和中國屬於同一國家,表明台灣人傾向於維持現狀(事實獨立和自主狀態),而目前的執政黨則認為目前中華民國台灣已經完成獨立,這與美國的「台灣主權未定論」也有差異。 ▍結語 《台灣關係法》至今已經45週年,是引領台美關係最重要的法律依據。然而,審視今日的美中台關係,時空背景已與當年大不同了。 1979年美國尋求與中國建交,為的是防止中共支援蘇聯、與蘇聯進一步合作。在2000年後,美國和中國的加深交往,則主要是為了尋求與中國在經濟上的合作。但今天中國已發展成被美國視為競爭對手的強國,美中關係也從一開始由美國作為主導方,變成今日的中國挑戰美國世界霸主的局勢。尤其從習近平上台以來,頻繁地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試圖建立一個有利於中國國家利益的國際環境。 在台灣方面,我們從一黨獨大的專制國家,經歷了解嚴、總統直選、政黨輪替,變成了現今多黨政治的蓬勃民主。台灣更在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全球自由度排名裡,名列亞洲第二。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科技產業的成果更不在話下,先進晶片製成有九成以上都在台灣,而醫療產業也讓台灣在新冠疫情之下,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台灣人的認同產生了變化,根據「美國肖像」調查研究計劃的調查,認為「臺灣與中國大陸不屬於同一個國家」已接近八成,意味著有近八成的人們認為兩岸互不隸屬。 上述的這些轉變,都對美國的一中政策的內涵帶來的挑戰。其中,美中聯合三公報因為時間推移,是首先展現其內容已不符合現今各方情勢。例如,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當中,美方同意要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但是2020年白宮解密了雷根總統對於軍售的 memo:「美國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的意願,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持續承諾。倘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更為敵對的態度,則美國將增加對台軍售。」這份解密的memo 也強調,美國並沒有答應當時鄧小平逐步終止對台軍售的要求。而時至今日因來自中國的脅迫,美方對台灣的軍售年年不減反增,就是因時制宜最好的證明。 然而,仍有些文件,需要我們注意,像是1972年的《上海公報》中美方宣稱,「美國認識到台海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以及「重申了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些很顯然都不再符合現代台灣人身份認同的語境了。(美國只有說中國認為只有一個中國,那台灣人呢?有沒有什麼方式讓台灣人來表達意見?)而《台灣關係法》已經是45年前的文件,我們是不是該好好審視,在整個國際環境變化之下,哪些已經不再合用,哪些需要改變? 一般來說,美國人的看法會是說當一個東西沒有完全壞掉之前,就不要去修它(If it isn’t broken, do not fix it.)美國的一中政策、戰略模糊這些東西用了很久,而且當然的確沒有壞掉。然而在中國不斷改變現狀(布林肯官方認證)的狀況下,到底該怎麼樣因應呢?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