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就職各界賀電與回應短評

5/20/2024

【賴清德總統就職各界賀電與回應短評】 5月20日第五任民選總統與副總統,賴清德與蕭美琴就職。本文針對各界反應做短評(寫完發現好像也不短)。 ▍美國 美國方面,國務卿布林肯發出了正式的賀電,祝賀賴清德先生(Dr. Lai Ching-te)與台灣人民。這個聲明看起來是承襲了2020,時任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發給台灣總統的就職賀電,是「史上第一次」美國國務院正式發給台灣總統就職賀電。同時,賀電上對蔡總統的稱呼皆以「Dr. Tsai Ing-wen」以及「President Tsai」。這次布林肯也是以國務院名義發出正式賀電,祝賀賴總統。 有些人問說,稱呼台灣總統是不是一種突破?我們認為這比較像是慣例而非突破。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慣例、內規,據說都是把台灣稱為台灣,而且還會極力避免用到「中華民國」。換句話說,把台灣稱為台灣是美國長期的慣例。至於談到台灣人民的部份,在台灣關係法裡面也有規定說要維持與 ”People on Taiwan” 的關係,不過此次賀電上直接稱 ”Taiwan People“ 確實是很有意思的改變,是否這樣的稱呼更強調台灣身分認同,值得思考、推敲。 不過話說回來,稱呼另一政府的首長為總統,並且發出官方賀電祝賀,這樣的行為「實質上」就是將台灣視為國家無誤(台灣關係法當中,也規定只要國內法適用國家與政府的法律,一律都適用台灣),只是因為政治因素無法給予完全的國家承認,這也正是台灣長期要解決的問題。 ▍國際與外媒 每逢就職、國慶或元旦演講,不論國內外媒體都會開始進入文本分析模式,數著最多次被提及的詞,計算「中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出現次數,並且與過往的內容作比較。這次就職大典當然也沒有少,不過觀測站觀察這次各大外媒的報導,發現拘泥於「這些內容可能如何讓中國不開心」的角度減少了許多(其實在過去幾年就陸續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更強調演講內容如何呈現台灣的主體性。觀測站非常樂見這樣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外媒記者在台灣,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報導是從台灣的角度討論台灣,而非以中國的角度討論台灣。 ▍中國 至於中國的反應,則是毫不意外,總歸一句就是譴責賴總統搞台獨。這次的就職演說,與八年前蔡英文總統上台時相比,確實在語氣以及內容上都是更為堅定(也可以說更強硬),而且最大的不同之一是賴總統並沒有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類的規範。 然而我們也知道,不論賴清德總統講什麼,中國肯定都會不開心。八年前,蔡總統提到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表示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這樣高度接近所謂九二共識或者一中原則的說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訂「兩個地區」人民的關係,避免了主權爭議,這不就是中國想要見到的嗎),得到的結果卻是中國非常強硬且粗魯的謾罵。回到今天,賴總統的任何內容,中共也自然不會給予好臉色。而這份就職演說當中,賴總統除了強調延續蔡總統的「四個堅持」,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還談了四個延伸政策,更進一步指出要如何加強捍衛主權、加強國防力量。這每一項內容對中共而言絕對都是極為刺耳的。 ▍台灣內部 觀察就職演說後的輿論,其中不乏稱此次就職演說引起兩岸緊張的論述,或認為賴清德遞出的橄欖枝不夠多。然而從八年前蔡總統釋出高度善意的內容便可看到,決定兩岸是否處在緊張關係的不是台灣,而是中國。 我們要提醒,中國的野心與進犯不僅是針對台灣,其他印太國家也都受到中國的軍事、外交與經濟威脅,而倘若我們是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的國民,我們難道會要求自己的國家在面對中國侵擾時,無下限地遞出橄欖枝?當然,台灣有控制區域風險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此次就職演講中,賴總統提出雙邊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 另外我們也觀察到,有媒體認為賴清德總統不斷提到台灣,又提到中國,是在搞「一邊一國」和台獨,或認為股市漲跌是因為「賴總統強調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觀測站也要再次提醒,對中共來說,不統就是獨,台灣的選舉、政府的運作、軍隊的存在,以及在今日舉行「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每一件事實都是對中國的威脅,也都是台獨。而「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不爭的事實。 有些人認為為了避免中國反應過激(雖然他們一天到晚都反應過激),我們不該將「事實」表達出來,甚至不該在論述上捍衛主權。觀測站理解我們有個這樣(玻璃)的鄰居,確實需要在論述上格外謹慎,然而我們也必須了解,在國際話語權市場上,真實與事實是需要被捍衛的! 對於台灣而言,政治的藝術就在於如何精準地觀看全球局勢,在外交夾縫中,捍衛台灣的主權與民主價值,同時巧妙地推行台灣的價值與目標。我們期待新政府可以持續在這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取得平衡,並且捍衛、推行台灣民主,也期待台灣人民能夠更認識台灣當前的處境,共同為台灣國際外交努力。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