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防改革起飛ing

6/9/2024

【台灣的國防改革起飛ing】 國防改革正在起飛!自從「文人部長」顧立雄上任國防部長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期間內,新聞上報導他所提出的政策作為包括: 1、取消陸軍聯隊踢正步,改成齊步 2、取消「刺槍術」訓練 3、官兵休假正常化,不再特別管休,外島的主官也可回台 4、取消官兵休假「每日回報」,改為有事再回報即可 5、官兵出國旅行可以自由行 6、調漲國軍伙食費,漲幅達20%以上 7、預告要大幅調漲「加班費」 8、仿效美軍,成立創新科技單位 DIU(Defense Innovation Unit) 顧立雄部長說,要用減法主義,把形式主義的部份都檢討、取消。 這些調整可以看得出來,國軍改革正在起飛。當過兵的人應該都記憶猶新,國軍的運作充滿了太多形式主義的東西,包括休假回報(大家都成年人了,還有需要早上晚上都打電話回去你在做什麼嗎),還有各種小卡,各種奇怪業務,還有那個二戰期間留下來的刺槍術,真的是沒有用啊! 顧部長上任後的第一個新聞,是在講說他聽取戰情簡報之後五分鐘就離開,剩下的交給參謀總長梅家樹來主持,然後當場大家傻眼。當時就有軍事專家梅復興指出,軍政與軍令本來就該是這樣的專業分工,跟戰備相關的事情由參謀總長負責,而部長是負責政策規劃和國防部的整體運作,只是說以前國防部長通常是軍職出身,他們總是會不自覺管太多原本應該由參謀總長來負責的事情。 除了眾多「減法主義」的改革,要把不必要的事情取消掉之外,前面講到仿效美國成立科技單位,其實指的就是美國的「國防創新委員會」(Defense Innovation Board,DIB)。這個委員會算蠻新的,2016年才成立,主要是結合商業界、科技界,還有學術界的力量,向國防部提供建言,提升美國軍隊的能力。DIB其實很多企劃都和科技相關,像是AI、新興科技,仰賴很多矽谷的人才。現在我們也要成立台灣版本的創新科技單位,很期待能夠為國軍帶來更多現代化的改革。 另外一個被媒體大幅報導的,是顧部長關於第一擊以及自衛權的發言。 新聞報導:兩岸擦槍走火風險攀升,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國軍沒有第一擊,只有自衛權,與前部長邱國正論述不同,一旦共軍逼近12浬,國軍是否能自衛開槍引起關注。國防部長顧立雄說明,「我們視威脅程度和比例性來行使我們自衛權利,相關這些處置規定,都在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做完整律定。」 12海浬就是領海和領空的範圍,以前人們常常在討論國軍在什麼狀況下才可以發出「第一槍」,邱國正部長明確表示就是當共軍侵入我方領海領空的時候。顧部長的說法是把第一擊改成「自衛權」,這很明顯就是在法律戰上面的一個建構。所謂第一擊,意思其實比較指涉的是攻擊方一開始盡全力地去打擊敵方,但我們在海峽兩岸的可能衝突當中,從來不可能會是攻擊方,而是防守方,因此強調自衛權是很重要的。中共會不斷指責我們挑釁或者主動攻擊,但實際上當我方有需要開火的時候,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共發起攻擊。因此,沒有什麼第一擊的問題,只有自衛權的問題。 不管如何,這些改革肯定都會面對許多的壓力。讓我們來quote專家所說,「王立的第二戰研所」成員林秉宥指出:「國軍需要的並不是在軍事專業上的革新,而是在管理與財會制度等更一般性組織管理的知識,必須更符合現代標準,也就是提升常識;那才是國軍能夠現代化的基礎工作。」 我們希望這樣的改革能夠持續下去,提升國軍的實力,等同於提升台灣的整體安全!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