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震撼全世界:談美國國際援助的全面撤退

2/4/2025

【川普震撼全世界:談美國國際援助的全面撤退】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短短兩週內簽署的行政命令已經高達38個,其他許多重要政策措施已經對全世界都帶來深遠的影響,這邊標題所說的震撼,指的是物理性的,畢竟大家經歷第一任川普時期,可能心理上都有所準備,但是像凍結整個USAID(國際援助署)、FEMA(緊急災害應變署)、凍結能源部所屬的所有研究案,這些對美國的科研、國際角色、國內災害處理等各領域的影響將會相當深遠。 本文繼續為大家報導美國「國際援助」忽然凍結所帶來的影響,我們請到的是人就在第一線現場的夥伴來回報DC目前的狀況。 簡單來說,整個DC都在大地震!不過,不像2017年的狀況,這回反對的聲音變得很消沈,更多是無力與失望。川普政府幾乎全面凍結了美國對外援助,也暫停了除了以色列和埃及之外的所有軍援,然後整個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可能都要不保了。USAID每年負責的預算大約有400億美元左右(2025財政年度資料),主要從事的工作是提供各類型的外援(例:人道,醫療,環境,糧食)。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最新的消息確認了,主要就是馬斯克主導的) ▍ USAID突遭暫停,醫療中斷與員工大規模失業 1/20 川普上任第一天簽署的行政命令中一項即是暫停90天的國際援助,但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行政明令會被如何執行,USAID的員工也都接到指令不可以對外有任何的溝通。 接著1/24,USAID收到了一個memo,表示所有資助的計畫都必須停止, 要在接下來的90天去評估計畫影響力還有跟美國國家安全的關聯、是否有最大化美國人的利益。所以做醫療物品採購的計畫就必須要馬上暫停藥物的採購跟運送,一個過去提供非洲飢荒預測數據的網站FEWSNET也被停止營運。原本要去非洲協助當地規劃醫療系統的出差也馬上被取消。所有在當地執行計畫的人員都無法跟USAID聯繫上。因為USAID的員工必須小心遵守不可以對外溝通的指令。 暫停工作的命令發出後,所有USAID的執行計畫合作組織,包括在華府的以及世界各地的,都必須要評估他們的現金流,到底可以撐多久、能否支付員工的遣散費跟醫療保險多久。原本以為就只是90天的評估,但沒想到過幾天後,USAID已經有500人,也就是40%的員工失業。上個周末也看到很多USAID的人說他們莫名其妙就已經無法登入工作的帳號系統,官方網站也已經無法運作。表示這些工作都不會再回來了。即便一些計畫被恢復,也只會剩下很少的資金。川普上任才短短兩周,很多組織已經開始停薪大部分的員工,被停薪的員工可能也只能拿到一兩個月的醫療保險。 如果USAID沒有員工、都無法工作,那又是誰來進行所謂90天的評估計劃呢?這些措施,有可能會有違憲的可能(畢竟,預算是來自立法機關)而被法院推翻嗎?總統的行政命令對於聯邦政府機構是有拘束力的,除非被法院推翻。但是,在救濟措施上,就算要打法律戰來爭取法律保障,這些組織的現金也無法撐那麼久。只能先把現有的資源拿來發薪水給員工。 ▍ 華府在動盪中籠罩著震驚、焦慮與沉默 在國際發展領域來說,大家的感受很深刻、直接,因為許多人完全沒有任何的緩衝期就被解僱。而這次對我們來說更是整個產業級的擔憂與失望,因為USAID還有美國政府提供了全球40%的國際援助資金,最明顯的衝擊像是各國的愛滋病患還有難民,許多都瞬間無法獲得治療跟協助。 另外,事發的前幾天在華府完全沒看到民間發起的互助團體,幸好現在陸續有些儲存資料的網站被建立、或跟國會議員倡議的策略等等。如同國際發展的媒體 Devex 的預測,在華府會有2000-3000人失業,進一步影響當地經濟,加上上禮拜的空難,也還是深深影響到許多華府的居民。華府正在一個非常混亂的一個狀態。 此外還有另一個觀察,一些華府智庫或者私部門似乎比較冷感,可能因為沒有被影響到,或是川普上任後的各項行政命令接踵而至,已經讓記者跟公民們都來不及反應跟消化,導致國際發展的關注度降低。 由於川普開始”處理”所有曾參與 DEI(多元、公平與包容)計畫的人、曾在 FBI 調查 2021 年 1 月 6 日國會暴動(當時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試圖阻止選舉認證)的人,以及曾參與支持巴勒斯坦 抗議活動的學生,甚至取消他們的學生簽證,許多人擔憂若表達異議便會遭到報復,進而噤聲不語。 ▍ 美國國際援助影響力真空和中俄影響力擴張 我們先前提到過,這樣的機構凍結,有部份原因是政權轉移之際的政策檢討和調整,但是,美國外交政策確實會經過一個很大的轉變。川普現在是用「美國優先」這樣的口號去調整外交政策,意思是說過往美國負擔與參與世界局勢的部份,接下來可能都會有很大的改變,他認為應該要讓各地自行承擔責任,降低美國對外援助的部份。他不在乎民主、人權、價值外交,一切都講求國家利益。 我們的夥伴認為,這樣的作法對美國與世界的影響非常深遠且嚴重。最直接的後果是,原本在非洲受惠的民眾,突然間在沒有任何過渡期的情況下,無法再獲得援助。這些國家的政府跟其他資助單位找到錢之前,一定會有空窗期病人沒有辦法繼續得到治療。紐約時報也整理了一些受到影響的案例,包括數十萬蘇丹戰區的平民無法得到美國平時所資助的食物。在泰緬邊境的難民被美國資助的醫院拒收。一些支持民主、人權的計畫也都被迫停擺。 另外,USAID是許多重要計畫的資助者。許多研究醫療公衛的計畫經費也都會有空缺,我們很難預測歐洲政府跟大型基金會是否有辦法找到資金去填補這些空缺。尤其,瑞士政府前幾天也才公告要縮減給聯合國的資金,因為要把預算挪用到軍備上。大家普遍預測,中國和俄羅斯將因此在全球舞台上擁有更多的影響力,但這樣的情況並非那麼簡單,中國即便有資金,目前也沒有熟悉國際發展領域技術(technical assistance)的人才。依照他們過去援助非洲的經驗模式,可能會改變很多非洲國家收到援助的模式,變成「大灑幣式」,不在乎成果與不同部門監督制衡的方式,要幫助到平民的可能性很小。 美國一下子撤出國際援助的領域,可能會喪失作為全球設程與標準設定者的角色。過去我們有些朋友想要在台灣推動國際援助、國際發展的議題,常常拿美國的模式跟產業,來當作台灣可以參考的標準。沒有美國在這個領域當領導者,全球的國際發展以及人道援助的領域會混亂一陣子。 ▍ 《經濟學人》:國際援助是維護全球穩定與安全的關鍵,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川普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除了想要展現「美國優先」的執行力,《經濟學人》也表示這也是川普對輿論的一種回應,一個民調表示,大部份的美國人以為25%的聯邦預算都被用在利於外國人的國際援助上。但事實是,國際援助的預算只佔了美國聯邦政府預算的1%,而且只是GDP的0.25%。 我們也認為,新上來的政府本來就可以去重新評估政府的預算,一夕之間停止一切活動,這不是「效率」,而只會帶來無比的混亂。國際援助的模式跟資金運用有很多可以檢討的地方,但是川普政府團隊選了一個最不適當的處理方式。 起初,大家還在猜測說到底為什麼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關閉USAID,2月2日,馬斯克終於給出了答案。他發文指出USAID被腐敗的官員控制、無可救藥,所以直接請川普總統整個關掉。在此之前,USAID的保全人員曾禁止馬斯克團隊進入相關大樓的受限區域,理由是他們並非聯邦政府的職員。馬斯克隨即讓安全主管休假,並決定將整個部門關停。 先前《經濟學人》的文章曾推測,這樣子極端的作法是來自川普團隊的人,這些選到的人想要立即有所表現跟呈現美國優先的價值,但並不了解對全球所造成的後果跟影響。現在我們知道執行的人是馬斯克。 事實上,受援國在醫療、基礎建設和民主發展上的停滯,將只會加劇全球不穩定,並削弱美國的盟友。貧窮的世界也將導致美國自身的貧困。《經濟學人》特別強調:美國的慷慨不僅是慈善,它更是促進全球穩定與繁榮的關鍵,這正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所在。這應該也要是「美國優先」政策中的一個核心目標! ▍ 數字補充 Foreign Aid國際現況:美國是冤大頭?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 OECD-DAC(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是監測和制定官方發展援助基準的最具影響力機構,它鼓勵已開發國家將其國民總收入 (GNI) 至少 0.7% 用於對外援助,這一目標最早由聯合國於 1970 年提出。 截至2023年,美國仍然是全球對外援助金額最高的國家,提供約95億美元的人道援助。然而,若以國民總收入比例計算,美國的官方發展援助(ODA)占GNI的0.24%,在經合組織(OECD)發展援助委員會(DAC)成員中排名第25位。 美國赤字/預算情況:USAID拖累美國財政? 截至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1.833萬億美元,美國的聯邦總債務已達 36兆美元。美國國際開發署2024年(USAID)的預算約為428億美元,USAID 的預算約占美國政府負債約0.135%,在聯邦支出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相較之下,美國負債最大的來源是保險(約2.1萬億)、國防(約8800億)和利息(約8000億)支出。 單從和國債利息比較,USAID的預算僅相當於利息支出約1/20而已。整個署刪減對政府財務負擔減輕效果極其有限,僅百分之一點多。 註:這邊要再說明一下,另一位熟悉這個領域的朋友指出:美國的國際援助其實是一條很完整的產業鏈。產官學三者結合,由政府(官)出資扶植NGO 和承包商(contractors)成長,執行計畫的過程中產出的資料供學術(學)研究,然後再回過頭來影響政策走向和計劃的精進(program improvement)。而在這過程中NGO們在募款方面又會去做多元化的處理,然後政府也會透過稅制去鼓勵企業。所以簡單來說,事實上,USAID每年的預算當中,有一定的比例是對美國國內事業的投資與使用,而不是把錢送出。這部份也是美國外援長期以來常常被指責應該要改進的部份!然而,馬斯克一句話把所有人直接打成貪汙又造成預算赤字的機構,這實在是不了解整個產業的運作模式,更不了解國際援助的意義。《經濟學人》先前就有文章指出馬斯克掌權的危險性:他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實在有太多外行的意見。我們要提醒大家:憑常識而不是憑科學做決策,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話說回來台灣目前對於國際援助方面的政策以及整個運作的體系,似乎還有待建立。不過,我們政府總預算當中,國際援助的部份也被砍掉不少錢。 還是一句老話,在全球局勢動盪之際,台灣應審慎應對美國政策變化。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