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減少外援,會影響印太地區的安全情勢嗎?

2/2/2025

【美國減少外援,會影響印太地區的安全情勢嗎?】 (這兩天本站成員回答記者提問,我們把內容整理成文字分享) 【問:川普上任首度軍售,同意售日本150枚SM-6防空飛彈,但因為先前川普才凍結外援,包含援台逾10億美元軍事融資遭凍,引起關注可能會給中國機會,現在又願意軍售日本,是否代表川普仍會加強第一島鏈圍堵中國的企圖?美對台軍售的影響是不是可能不會太大,甚至有可能強化升溫?】 答:這個問題有好幾個層面要處理。 首先,川普政府確實幾乎全面凍結了對外援助,暫停軍援,然後整個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可能都要不保了。USAID每年負責的預算大約有400億美元左右(2025財政年度資料),主要從事的工作是提供各類型的外援(例:人道,醫療,環境,糧食)。軍援可視作外援的其中一種,但通常不會經過USAID。 ▍ 川普的「美國優先」與外交轉向 這樣的凍結,有部份原因是政權轉移之際的政策檢討和調整,但是,美國外交政策確實會經過一個很大的轉變。 川普現在是用「美國優先」這樣的口號去調整外交政策,意思是說過往美國負擔與參與世界局勢的部份,接下來可能都會有很大的改變,他認為應該要讓各地自行承擔責任,降低美國對外援助的部份。他不在乎民主、人權、價值外交,一切都講求國家利益。我們在前陣子分析Rubio國務卿的聽證演說文章當中,也指出這次川普政府對外政策的「典範轉移」,和以往強調承擔跨國事務責任的方式很不一樣。 過去美國大多數決策者認為,美國就是領導世界的主要大國,因此一肩扛起很多重要大事的責任,但現在川普很大幅度地去調整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一個「典範轉移」,所以我們會看到美國從很多國際事務當中抽身,並且重新考量每件事情對本身的利弊得失。USAID當初設定為獨立運作的機構,主要用意就是要來管理許多較沒有政治色彩的事情(例如人道援助,許多貧困地區的醫療計劃等),但現在川普打算把它整個移到國務院底下,等於是宣告以政治目標的角度來重新定位USAID。 目前各方對川普政府凍結USAID的舉動,大都是感到震驚,因為有非常多的人道援助方案立刻必須停止,資金沒有了,團隊也必須解散,這個影響相當深遠。目前Rubio國務卿有提出一些豁免的清單,包括援助以色列、埃及,以及一些人道團體,但絕大多數USAID的方案都被凍結,已經有非常多的人因此失業。比較嚴重的是,許多地區的援助真空,很有可能會被中國取代。中國近年在全球大灑幣,對外援助和對基礎建設的投資(詐騙?)相當多,美國如果要調整外援的方式,必須要很小心後續的權力版圖變化。 ▍ 印太戰略與美國軍售 不過,在印太地區的局勢方面,美國仍然是將中國視為一個最主要的威脅來源,美國也不可能不幫助日本或是其他印太地區的國家,只是現在不會像以往一樣強調盟友的關係(川普的認知裡,大概沒有「盟友」的概念存在),一切可能都是以做生意和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這被稱為一種交易式的(transactional approach)外交取向。軍售是一個立即可見的數字與政策目標,可以立刻有看得到的成果,因此川普應該不可能會排斥這種政策工具,甚至軍售與國防預算被川普政府的國防、國安閣員視作一個基本的表態(signal),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要提升國防預算,其中當然也包括增加對美的軍售案。而日本提出更多的軍售要求,在川普的眼中可能也代表著日本願意負擔成本的比例上升,何樂而不為呢?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致上來說,台灣對美國繼續提出軍售要求當然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本來就會做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團隊裡面有很多疑台論的人,除了馬斯克,還有影響甚深的Tucker Carlson,最新的是國務院次卿Darren Beattie的任命案,他曾經發言指出台灣不值得花任何資源防衛、中國併吞台灣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些人會如何影響川普政府的政策,以及台灣如何確保和說服美國,讓兩國的國家利益走向一致,這是接下來需要費思量的。 ▍ 台灣軍援影響有限,美外援削減提供中國擴張空間 而在台灣的「軍援」方面,其實目前凍結的軍援數目(大約數十億美金)不算太大筆,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要加速軍售的流程,並且以補充彈藥庫存、必需品這些項目為主,不太會牽涉到主要的武器系統。軍援的暫停與否,對我們的直接影響沒這麼大,其實原本的象徵性意義就大於實質意義,畢竟,以我國的國力來說,絕對不會缺這十幾二十億美元的軍援。 最直接影響的大概會是烏克蘭的援助計劃,以及,美國如果停止對其他國家的外援,那影響就會相當大了。現在全世界有許多大型的人道救援、醫療計劃等,都是由美國直接出資,現在凍結USAID的經費,是在全球範圍的美國勢力與影響力的大退場。 ▍ 台灣內部的軍事與外交預算削減 回到台灣內部,立法院的狀態會讓台灣處在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因為軍事預算沒有增加,反而還減少了。白藍立委聯手砍預算、凍結一大筆預算(例:國防部業務費30%),軍事預算無法新增反而減少,這在美國決策圈的人眼中是無法想像的事情,他們只會覺得台灣是不是都不想要自我防衛? 複習一下總預算削減概況: - 總預算削減 6.6%(約為歷年 5 倍)。 - 凍結預算 2600 億元(約為歷年 15-20 倍)。 - 國防部:業務費凍結 30%,軍事設備費削減 3%,國造潛艦預算凍結 50%,無人機研發(民雄航太園區)預算凍結 50%,宣導費刪減 60%,出國旅費與訓練費刪減 15%。 - 外交部:業務費凍結 50%,國際旅費刪減 15%,媒體政策與宣傳費全數刪除。 - 海巡署:預算刪減 8 億元,凍結 9 億元,其中造艦計畫被刪 7.3 億元,水電費去年已經不夠用,今年再削減 1700 萬元。 ▍ 結語:台灣應審慎應對美國變化 如果今天台灣周邊風平浪靜也就算了,我們面對中國軍機軍艦、現在還有各種商船貨輪在海域上等著要破壞我們基礎設施的狀況。美國削減外援尤其可能為中國提供更多擴張空間。對了,大家知道嗎?接下來全世界要開啟關稅大戰了。 我們近年的政府歲入創史上新高的狀況下,到底砍預算的目的是什麼呢? 台灣雖然能自籌軍費,但內部預算削減使得自身防禦能力受限,這在美方眼中恐引發疑慮。在全球局勢動盪之際,台灣應審慎應對美國政策變化,自身更要確保國防與外交資源不受影響才能做好的準備。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