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克蘭經驗看台灣:無人機產業與由下而上的國防韌性

6/8/2025

【從烏克蘭經驗看台灣:無人機產業與由下而上的國防韌性】 過去一個月,觀測站在台灣與美國舉辦四場以烏克蘭戰爭為鏡的巡迴講座,針對不同地區觀眾設計主題。台北場由戰地獨立記者劉致昕分享烏克蘭如何在戰火中展現全民動員與制度應變力,反思台灣如何凝聚社會力量、打造韌性社會。灣區場聚焦喚起防衛意識,說明俄羅斯如何操作資訊戰與協力者擾亂社會,探討海外台灣人能扮演的角色;西雅圖場由劉致昕與AI專家杜奕瑾共同主講,解析假訊息與AI對民主社會的衝擊,並提出具體因應建議。 本篇摘要則聚焦在美東時間6月2日華府場。觀測站邀請到獨立記者劉致昕,以及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員張崑陽,在華府與我們分享烏克蘭國防科技與公民參與的創新,並從台灣的脈絡中思考由下而上的國防生態系如何提升與形塑防衛韌性。 劉致昕在今年三月再度深入烏克蘭進行採訪,並於《報導者》刊登烏國無人機軍民合作供應鏈等系列報導。他在演講中分享,烏克蘭無人機產業的成功關鍵在於民間力量自發投入生產:全國數千個藏身在公寓住宅的「家庭工廠」,由各行各業志工輪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這些去中心化的產線不僅能躲避俄軍攻擊,更與前線各戰鬥旅直接聯繫,了解前線作戰需求,同時研究繳獲的俄軍無人機,以週為單位持續改良設計。 資金來源除了政府預算,也仰賴國內外群眾募資和基金會捐助,其中由退伍軍人創立的大型基金會 Come Back Alive 扮演關鍵的資源整合角色。在政策層面,烏克蘭於2023年將無人機產業主導權從國防部轉移至數位轉型部,透過跨部會協作、簡化與提高採購程序的彈性,成功讓年產量達到400萬架的驚人規模。然而,烏克蘭目前面臨「產能超過購買力」的困境,政府訂單僅占廠商實際產能的30%,仍須透過國際合作及其他擴展投資的方式來維持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運作。 張崑陽研究中國軍事出版物,在今年三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分析中國解放軍如何汲取烏俄無人機作戰策略與技術,調整未來侵台的作戰計畫。他在演講中指出,中共解放軍正積極從俄烏戰爭中吸取無人機作戰經驗,以加速軍事現代化進程。他觀察到解放軍特別關注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和自殺式無人機的大規模運用,並針對數位戰環境中GPS被干擾的情況,發展光纖通訊等抗干擾技術,同時亦整合AI系統以提升無人機在複雜戰場環境中的自主作戰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解放軍已推出「九天」無人機母艦,能搭載並釋放100架微型無人機進行集群作戰,預計於近期投入作戰部署。另外,中共軍方也仿造桃園市街景進行軍事沙盤推演,甚至精確到「大興東路」等具體街道名,顯示其對台軍事準備的詳細程度。 張崑陽針對這些威脅提出政策建議,呼籲美國政府應大幅增加無人機採購需求。對比於烏克蘭年產四百萬架的產能規模,去年五角大廈僅採購4000架無人機,遠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他強調必須從政府層面創造穩定需求,同時建議美台與他國合作建立「非紅供應鏈」,共同對抗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 最後,在綜合討論的環節,與會者與講者皆強調政府與民間投資對於建立穩定「非紅供應鏈」的重要性。張崑陽提到,美國政府可比照中國模式設立大型主權基金,投注數億美元專門支持無人機等重要軍事科技產業,並協助美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與中國競爭全球供應鏈主導權。他認為僅靠創投資金難以應對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競爭,必須由政府直接介入並統籌全國資源。 劉致昕也分享了一項台灣國內的重要政策突破,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近日宣布將「全面檢視無人機相關技術,透過技術授權與合作推動台灣無人機產業發展,提升整體自主研發製造能力」,這是該機構首次與私部門分享專屬軍方的技術資源。 除了無人機發展,張崑陽強調台灣也需加強低軌衛星通訊能力,尤其經過近來幾次中共切斷海底電纜的威脅後,建立軍用級衛星通訊系統對維持戰時指揮體系至關重要。他建議美國應開放更多軍用衛星資源與台灣合作,包括地理空間情報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協作。 這場講座吸引了眾多關注台灣議題的華府政策圈人士,包括智庫學者與駐美外交官員到場參與。這些事情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別忘記我們面對一個虎視眈眈的鄰國,因此各種最新的國防科技發展以及政府和民間的因應策略討論,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喔! 活動後有兩篇媒體報導 https://www.taiwannews.com.tw/news/6125602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6030015.aspx 張崑陽研究報告:中國解放軍如何汲取烏俄無人機作戰策略與技術 https://jamestown.org/program/autonomous-battlefield-pla-lessons-from-russias-invasion-of-ukraine/ 劉致昕烏俄戰爭系列報導 https://www.twreporter.org/authors/571dd700dae62379576d7f17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